首页
学习
时政
要闻
国内
社会
教育
旅游
健康
图片

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奋进力量—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为我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指明方向

2024-06-14 09:28  

□本报记者 马乐

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,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,在推动文化繁荣、建设文化强国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。

德州因黄河而名、因运河而兴,文化底蕴深厚。近年来,我市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厚优势,积极主动作为,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。当前,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坚定文化自信,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,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,加快建设“两河牵手”文化廊道,促进文旅融合发展,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,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。

聚力文化“两创”

塑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优势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坚定文化自信,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,坚持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
德州有566处不可移动文物,47项国家级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世代传颂着“禹疏九河、其五在德”,董仲舒下帷讲学、筑台读书等故事,还保留着国内唯一有守陵村落的外国王陵——苏禄国东王墓。

近年来,我市注重挖掘“两河”丰厚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,抢抓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,积极融入全省“四廊一线”文化体验廊道建设,创造性实施“两河牵手”工程,畅通水脉、传承文脉、带动人脉。“我们将继续围绕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城市、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和京津冀鲁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,深挖资源禀赋,赓续历史文脉,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、融合发展,打造‘水上游、岸上行’的文旅休闲新场景,持续擦亮‘大德之州·好运之河’文旅品牌。”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吉军说。

“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确立了总遵循、总定位、总航标。”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月生说,我市将继续深挖文旅资源,实现优质资源产业化;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,聚力打造文旅景观群;完善旅游设施,提升服务质量,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,构建“主客共享、快旅慢游”的全域旅游格局,加快塑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优势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,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,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、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、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。近年来,我市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厚植文化基底的前提下,加强文化品牌建设,谋划“两河牵手”“山东手造·德州有礼”“黄河大集”三大品牌,举办特色活动,努力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,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。“我们将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,立足本土历史文化资源,创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,激发文化消费潜力,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,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。”市委宣传部文改办主任岳晓蕾说。

深挖红色资源

让红色文化永续传承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,大力弘扬沂蒙精神,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

德州是革命老区,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。目前全市有国有馆藏革命文物400余件(套),46处不可移动文物、32件可移动文物列入山东省革命文物名录。“我们将坚持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,着力打造宁乐庆红色文保片区,实施乐陵大桑树村革命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项目,推动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。”市文旅局文物科科长李晶晶说。 

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游人如织,原创杂技剧《大刀传奇》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。《大刀传奇》由德州市杂技团、宁津县杂技团、宁津县杂技艺术学校和德百集团联手打造,改编自作家郭澄清的长篇小说《大刀记》,把宁津人民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、英勇杀敌的“大刀精神”,以大型情景剧形式呈现在舞台。“我们坚持深挖红色文化内涵,打磨具有时代精神的品质之作,在守正创新路上,讲好红色故事,不断用舞台艺术传承红色基因。”德州市杂技团团长付开飞表示。

近年来,乐陵市深入挖掘萧华、常大娘等革命英雄事迹,形成了以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、大孙爱国主义展览馆、文庙、英雄冀鲁边教学点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游,初步打响了“南有沂蒙山,北有冀鲁边”的红色旅游品牌。“我们将继续从保护、挖掘、宣教等方面下功夫,传承红色基因、讲好冀鲁边故事,让红色文化永续传承。”乐陵市文旅局副局长刘敏说。

坚持文化赋能

为乡村振兴“铸魂”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,抓好农村移风易俗,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。

“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满足人们多层次、多方面、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有益举措。”市文旅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孙超表示,今年我市将活跃基层群众文体活动纳入民生实事,积极推进乡镇(街道)综合文化站提质升级,组织开展小戏小剧展演、四季村晚、群众合唱等高水平群众性文化活动,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,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。

数字化打通了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把文化资源送到了群众身边。市博物馆内的文物互动魔墙利用3D数字化技术,让藏品和文物故事“活”了起来,多元化的体验给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除此之外,市文化馆文化云平台使用、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搭建等,都是我市用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动实践。“我们将积极推进‘文化+科技’融合发展,推出更多数字公共文化服务,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”市博物馆业务行政负责人张嵘说。

乡村振兴,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。近年来,齐河县在全省率先实施“文化先行官”创新项目,通过引入社会力量、聘请专业人员、深挖地域文化,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效能,变“送文化”为“种文化”。“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,为我们进一步抓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,我们将继续凝心铸魂,走出一条‘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激活阵地、群众受益’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。”齐河“文化先行官”项目负责人柏杨说。

编辑:徐佳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