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峡新能源庆云储能电站二期项目于去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。记者 郭庆萍 通讯员 马俊良 摄
□本报记者 王贺
3月5日,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。德州市委常委会及时召开会议,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提出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。
德州具备显著优势
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,根据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科研条件等,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发展,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。
区位交通优越,战略机遇叠加,是德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天优势。
作为京津南大门、山东北大门,德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可以通过南融北接、东西借力,发力先进制造业强市、区域消费中心城市、食品名市、特色体育名城建设,做强产业集群,强化科技赋能,壮大数字经济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。
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,我市先后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760多个,到位资金800多亿元,直接拉动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在德州加速崛起。同时,积极对接京津等地优质科技、教育、人才资源,累计吸引1200多名京津人才与德州开展合作。
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植根于德州的产业基础。高端装备制造、高端化工、纺织服装、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在德州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。传统产业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基石,要想方设法推动智改数转。
近年来,我市锚定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,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、新兴产业集群集聚,不断攀“新”枝、发“绿”叶。2022年,德州在全省率先出台《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》,推进“千项技改、千企转型”。
位于宁津县的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开展企业全流程智能化改造,用工成本降低10%,生产效率提升29%,库存周转率提升30%,拣料效率提升70%。
2023年,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.6%,113个省重点导向目录项目完成投资214.82亿元,130个市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36.67亿元。今年,抢抓“大规模设备更新”机遇,现已摸排出需求企业143家,摸排各类设备更新需求19421台(套),总投资185.14亿元。同时,一批顶天立地的产业升级项目也在加紧推进。在齐河县,金能科技4万吨山梨酸钾项目即将投产运行,项目全部建成后,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山梨酸钾生产基地。
探索数实融合有效路径
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,德州市位列2023数字百强市第63位,数字经济百强榜第77位,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数字城市百强榜。
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抓住用好数字经济这一新优势,全力建平台、链资源、促转型,提速数字产业化,提效产业数字化,提质建设新基建,推动数实融合发展。 聚焦产业数字化,我们扎实开展“工赋德州”行动,已经建立“一月一行业”数字化转型现场会机制,加快产业智改数转。目前,全市累计培育省级“数字经济总部”5个、“晨星工厂”271家、DCMM贯标试点企业129家,均列山东省第1位。同时,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全市“一号产业”,出台《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威讯、有研半导体、英望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加速崛起。
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
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。
作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叠加的重要支点城市,德州市承担的重要生态责任,同样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遇和独特优势。
近年来,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。2022年,庆云县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1.74亿千瓦时,成为全省首个绿电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县。截至2023年底,全市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46.8%,稳居全省第1位。
当前,我们一方面持续降低“含碳量”。主动适应“能耗”双控向“碳排放”双控转变的发展导向,项目化、清单化落实碳达峰工作方案。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,推进5个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国家试点,新能源装机达到820万千瓦以上,新型储能规模达到90万千瓦以上。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家。
另一方面,全力提高“含绿量”。积极推进能源数字化绿色转型,省级以上开发区积极探索数字经济融合“双碳”试点。同时,围绕光伏、风电、氢能、地热、生物质等领域,继续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。2023年7月,全国首条批量数码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在庆云全线投产。
奋楫扬帆,向“新”而行。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坚持“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”,在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动能上主动立、抓紧立、快速立,发展新质生产力。沿着正确发展方向,今年全市上下打好“特色牌”,走稳“务实路”,新质生产力动能更充沛、活力更彰显。前4个月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.4%,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6%,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.5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%。
着眼未来,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在图“新”求“质”上争先进位,必定可以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。